做好強城興村融合文章,全國首個“村域小城市”如何答題 在花園,聽見城鄉交響
【編者按】今年3月30日《浙江日報》頭版頭條再次聚焦花園村,以《在花園,聽見城鄉交響》為題,通過“村是一個城”“帶動更多村”“城鄉破局者”三個維度,全面闡釋了“做好強城興村融合文章,全國首個‘村域小城市’如何答題”,指出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,花園村或許只是盆景,但它的成功經驗卻是一顆種子,為更多鄉村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,也將由此孕育出更多“花園”。現予以轉載,以饗讀者。
做好強城興村融合文章,全國首個“村域小城市”如何答題
在花園,聽見城鄉交響
再次來到東陽南馬鎮花園村,一切都透著新鮮勁兒——
年初全面開通的義東高速開設了花園互通,再次拉近了村和城的距離,讓6.5萬花園人實現了“家門口上高速”;村里的商業中心新開了星巴克、必勝客,“點杯星巴克,上班更有勁”成了當地村民的一句流行語……
行走在花園村,處處洋溢著幸福的氣息,每個變化都讓人振奮。20多年來,這個原本并無區位優勢的村莊,先后獲中國十大名村、全國文明村、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等稱號,成為全國首個“村域小城市”,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8萬元,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。
當前,我省正在做好強城興村融合文章。花園村是如何寫好屬于自己的答卷的?
村是一個城
清晨6點,花園村開始蘇醒。
沿著花園大道,穿過“中國農村第一城”的牌樓,各類早餐店已忙碌起來,既有當地人最愛的花園肉餅、撒滿油渣的小餛飩,也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河南胡辣湯、重慶小面、淮南牛肉湯等。各種口音方言匯聚一村,甚是少見。
兩個小時后,花園大道上車來車往,紅木家具城和糧油商貿城附近的充電樁最是緊俏。“一旦來得晚就搶不到快充,常常需要繞好幾個點。”這是村民陳燕的新“煩惱”。
另一旁,蔚來車主李獻很坦然,兩年前蔚來汽車在花園村建了全國首座村級充換電一體站,有時候連東陽市區的車主都跑來這里換電。充電自由是花園村正在打造的一項新福利。
在花園商業中心,很多店剛開張,不少外賣小哥跑進跑出。“這個時間大多是點星巴克的。”花園商業中心總經理蔡超群說,這里是同時擁有肯德基、必勝客和星巴克三大全球知名餐飲品牌的村級商圈。這些連鎖店選址要求嚴格,落戶花園村足以證明這里的人氣。
這里儼然是一座崛起的新城:有摩天高樓、星級酒店、體育廣場和國際化學校,還擁有1家上市公司、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,以及8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,眾多“高配”打破了原有對鄉村的固有印象。
然而,這依然還是一個村。
在花園村便民服務中心,花園聯合黨委書記、花園村黨委書記、花園集團董事長邵欽祥只要不出差,每天早上都會準時出現,時而與村民嘮嘮家常,時而調解糾紛矛盾。有事找書記,這已經成了村民的習慣。
在第三菜市場的糧油發放處,村民賈海蘭打開“浙里花園”APP,用電子福利卡換到了幾袋大米。“只要戶口在村里,每月每人可以領到25斤大米、2斤豬肉、2斤雞蛋和2斤食用油。”賈海蘭笑著說,這項福利已持續了十來年。
在花園村,依然能感受到農村的淳厚和溫暖。在渼陂下小區,身患尿毒癥多年的邵宏進有自己的房子,可一直沒錢裝修,住的是毛坯房,這兩年村里出錢幫他裝修,從地磚到墻面,從廚房到衛生間,里里外外裝修一新。近年來,花園村針對殘疾、困境等特殊人群進行特殊照顧,為42戶困難戶進行室內精裝修并補助生活費,安置56名殘疾人就業,做到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掉一隊、不棄一家、不落一人。
對于當下的花園村,邵欽祥評價說,城里有的,花園村都有;城里沒有的,花園村也有。
帶動更多村
帶動更多的村共同富裕,這是很多人最敬佩花園村的地方。
如今的花園村由19個小區組成,而這19個小區,之前是19個村。2004年10月,花園村首次合并了周邊9個村,2017年3月,再次合并另9個村。
兩次并村,花園村戶籍人口從496人增加到2024年的1.5萬人,村域面積從0.99平方公里擴大到12平方公里,個私工商戶從21家發展到3050家,人均年收入從1.73萬元提升到18.2萬元。放眼全國,能達到這一水平的村莊屈指可數。
事實上,這樣的故事仍在延續。
周末,在距離花園村3.5公里外,聯合村瑤儀自然村新建的影視基地正在拍劇,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來。67歲的村民張德海在家門口擺了幾桌小吃攤,賣賣小餛飩、東陽沃面,生意格外好。
“這多虧了花園村的幫助。”聯合村黨支部書記張永進剛介紹完村里變化,就把功勞往外推。早些年,影視基地受困于個別因素遲遲難以落地,全靠花園村幫忙解開了困局,去年開始就為瑤儀村每月增加了10多萬元的村集體收入。
不僅如此,這些年花園村幫瑤儀村制定和完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,在黨建、經濟、技術、資金等多個方面予以指導和支持,幫助瑤儀村積極開發旅游項目,形成“造血”能力。
強村幫弱村,形成多點開花。前不久,南馬鎮召開共富黨建聯建第十八次聯席會議,花園村、聯合村、泉府村、夏屠村等10個村的負責人來了一場“頭腦風暴”,走現場、看項目、聽思路,為鄉村發展“把脈開方”。“一兩個月聚一次,這種機制已持續兩年。”南馬鎮黨委委員、組織委員華潔晶說。
這兩年,浙江花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呂健走遍了周邊村莊,他要為9個聯建村16家農業大戶提供技能培訓和科技指導,推動傳統水稻種植向高效、綠色農業轉變,通過種植水稻、菌菇和蔬菜,產值比聯建前增長了10倍以上。
從鄉村發展把脈到富民產業引進,從解決土地指標到幫助弱勢群體,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公共服務共享……先富起來的花園村,仍在全力帶動更多的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。
如今,南馬鎮以花園村為核心,形成了片組聯動發展和資源共享機制,促進共同富裕向全域化延伸。在溪西村,探索紅高粱和油菜花輪作,發展生態農業、觀光農業和旅游農業;在上安恬村,通過古建筑保護挖掘傳統歷史文化資源,打造非遺體驗等……
城鄉破局者
農村再富裕,與城市之間仍存在差距,城鄉融合勢在必行。
基礎設施是城鄉空間融合的先導。去年9月,杭溫高鐵橫店站啟用,從花園村出發到高鐵站僅需20來分鐘;今年1月,義東高速開通花園互通,讓整個南馬鎮告別了不通高速的歷史;不久的未來,金義東軌道交通線將設置花園站……大交通的改善為花園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
“流量”紅利已開始釋放。作為村民的后花園,天香灣內桃花盛開、櫻花爛漫,周末游客量明顯增多,大多是從東陽市區自駕過來的。“以前從市區到花園村至少40分鐘,現在走高速省了一半時間。”一位拖家帶口前來賞花的游客說。
這幾年,紅木產業雖沒有之前火爆,但許多從業者依然對行業前景充滿信心。“全國各地的經銷商、批發商、消費者,來花園村越來越方便,生意只會越來越好。”新軒紅木負責人方明亮說,花園紅木家具城作為花園紅木產業鏈的銷售終端,物流成本下降的優勢逐漸顯現。
公共服務是城鄉深度融合的關鍵。“村民足不出村,就能享受城市優質資源,這樣才能讓花園村變得更好、村民更幸福。”在邵欽祥看來,這是對外吸引人才的必備條件。
去年,東陽花園田氏醫院正式被評為二級甲等骨科醫院,不僅引進了數臺64排螺旋CT,建成兩幢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,還將骨科手術機器人運用于臨床;花園外國語學校和花園高級中學的教育硬件不斷提升,每天有20多位外籍教師在校授課;新建的花園人民體育廣場增設了足球場、籃球場、羽毛球場……擁有如此完整的公共服務配套,全國范圍的村一級單位中也不多見。
作為“村域小城市”,花園村既要承接城市人口和消費外溢,又要改善農村條件留住鄉愁,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,這正是花園村“成長”的象征。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潘毅剛認為,花園村將城市優勢與村集體經濟優勢有機疊加,將更具吸引力。
夜幕降臨,位于花園村中央的吉祥湖,一大圈霓虹燈帶亮化工程秀出湖景,與音樂噴泉、摩天輪以及高層建筑的燈光融為一體,寧靜的夜色頓時有了動感與生機,村民們來到湖邊的圓形舞池跳舞,走上文化舞臺唱歌,歡聲笑語在村中回蕩。
邵欽祥仍在加班,在他桌上擺著年初制定的花園十一件大事,即將逐一實施:建設連接高速互通的共富大道、打造天香灣花海體驗中心、舉辦首屆花園農民節、新建更多公共充電樁站點……
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,花園村或許只是盆景,但它的成功經驗卻是一顆種子,為更多鄉村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,也將由此孕育出更多“花園”。